印刷技术您的位置:首页 > 印刷技术
建立具有企业特色的色彩管理系统
作者:管理员  来源:四川省印刷协会  浏览:4345次  更新:2009-12-24

 

建立具有企业特色的色彩管理系统

殷幼方

(来源:科印网)

随着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变化,色彩管理软件的功能日渐强大,数码打样、CTP技术的应用,为现代色彩的准确传递和控制提供了重要途径。但由于我国企业的条件千差万别,一些企业各道工序的硬件、软件不相匹配,管理方式仍然以落后的作坊式的经验为主,缺乏有效的系统性色彩管理和质量控制手段,特别是缺乏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和优秀的操作人才。因此,虽然引进了一流高档的印前,印刷设备,也仍然发挥不出它的先进性,印品质量仍然上不去,色彩控制仍然不稳定。

实践证明:在印刷企业整个质量管理控制链中,色彩管理处于中心地位,色彩是印刷品质量控制的核心,色彩管理体系能否正常运转,直接决定了质量管理的目的能否实现,也决定了生产作业能否顺利进行。

当前许多印刷企业由于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色彩管理体系,色彩控制不好,不能满足客户的要求而造成内外返工,花费在色彩控制方面的成本始终降不下来,色彩问题造成人力、物资和时间上的浪费和损失很大。因此,如何建立符合本企业条件的色彩管理体系,控制好色彩,印制出既还原原稿,又优于原稿,更能超越客户期望的优质产品是大家最关心的课题。

因此,无论采用传统工艺流程,还是应用数字化工作流程;无论采用先进的CTP直接制版技术,还是应用传统的照排机输出技术;无论采用屏幕软打样,还是应用数码打样;无论采用海德堡等印刷机,还是应用数字印刷机,印制出好产品,减少返工,提高效率,增加盈利是硬道理。不管企业的条件如何,条件是好,还是差;不管产品的档次如何,是印刷高档精品,还是中档产品,或是一般彩报印刷,都可以根据本企业平时生产作业的正常环境,只需配置必要的色彩管理软件、色度仪、密度计、控制条等检测工具,把整个系统加以匹配,完善和整合。建立不同设备条件,不同原辅材料,不同产品档次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色彩管理体系,保证色彩的稳定和品质的提高。

这套色彩管理的指导理论和方法是:采用传统的优秀色彩控制理论、技术和方法与先进的ICC色彩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及高级的印前图像处理理论、技术和方法相结合的管理法,并充分利用印刷媒体所能达到的极限,获得最佳复制。

下面就各部分详细进行阐述:

步骤一:首先帮助企业建立符合本企业条件的印刷全程的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化管理。

(1) 标准化工作。制定各种档次产品的质量标准,原辅材料的标准,设备完好的标准,测量工具的标准,环境光源的标准,并制成标准化管理文件,人人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并不断提高员工的标准化意识,逐步引成标准化的环境和气氛。

(2) 规范化工作。一是做好周密细致的生产前的整体工艺规范,做到对完成每件产品的目标,人员、工艺、器材、方法和措施设计规范得周到明确,对各工序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提出预防措施,从管结果转变为管因素。二是根据客户来的原稿和设计要求,做好不同类型的原稿,不同产品的印刷适性条件,采用不同工艺方法的规范,扫描标准化还原的规范、数字原稿色空间转换处理的规范。三是对输出胶片线性化的规范,晒版或CTP网点转移的规范,数码打样的规范,印刷工艺的规范,使工作有规可循、有范可就。

(3) 数据化工作。做到在标准和规范内进行量化,各道工序在一切可以用数据表达的地方,通过测试手段,总结归纳出能够保证质量的数据。在实践中得到可测量的,可重复的数值,是非常有价值的。以上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依存。这是一项不得不做好的基础管理工作,是整个系统提高质量和稳定色彩的基础,也是采用先进的ICC色彩管理的基础和关键,这项基础管理做好了,既能稳定地高质量、高效率的生产,又能为采用ICC色彩管理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为输入、输出设备创建色彩特性文件提供稳定,标准的色彩依据。

在上述稳定、标准的印刷状态下,印出各种纸张等印刷适性的IT8的测试样张。如157g/m铜版纸、哑粉纸、80g/m双胶纸、轻涂纸、230g/m 灰底白纸等,选择其中饱和度、K值,墨色均匀性最佳的样张,采用专业分光光度仪测量每个色块,通过profile生成软件,生成反映各种纸张等印刷适性的色彩特性描述文件。

步骤二:根据每个企业的具体条件,采取分阶段、分项目逐步做到走近ICC色彩管理,有条件做一项就做一项,有条件做两项,就创造条件做两项。例如:

1)做好数码打样的色彩管理。目前色彩管理技术应用在数码打样系统上最好,最有实用价值,色彩管理软件也最为完善和成熟。笔者常用的有efi color proof XF ,方真写真 ,GMG4.1版本等色彩管理软件。这些软件都是不断完善和升级的产品,能达到功能性多,适应性广、高效可靠,能使打样结果稳定准确,模拟印刷颜色可以达到95%左右。由于数码打样色彩的准确性、稳定性、可靠性和重复性好,它在整个印前、印刷工艺流程中为控制整个工艺质量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并在各个环节中架起一座桥梁。既可以为前端图像处理提供可靠的参数依据,又为客户提供标准的样张,以确认图像处理的质量,更为印刷提供标准的样张,使印刷容易追上。

2)做好显示器的色彩管理显示器是人与计算机对话的窗口,是目前图像处理最重要的预打样工具,是色彩控制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关键技术,也是许多企业最为薄弱的环节,由于屏幕显示与印刷的色差较大,经常误导操作人员,造成许多内外返工。因此,做好对显示器的校正和软打样是重要的。

一些先进企业用于图像处理的显示器,都选择品质好的显示器,采用爱色丽的Monaco optix XR屏幕校正仪,配合Monaco profile色彩特性文件生成软件或Gretag Macbethspetrolino分光光度仪,配合profile Maker色彩特性文件生成软件,进行显示器校正和profile文件的生成,从而保证显示器有最大的色域范围和最佳的显示性。并在Photoshop里进行屏幕软打样,使屏幕色与印刷色基本接近。实践证明:显示器做与不做色彩管理色误差很大,通过对显示器的色彩管理,可以保证大多数的中间调颜色比较接近印刷颜色,只是在YGC100%实地色域的饱和度达不到目标值,而蓝紫色又略微有些过。通过找出这些局部色域的误差规律,可以帮助我们在色彩处理时加以补偿。同时帮助企业对显示器的环境采用标准光源,并在显示器上用遮光罩,以减少外界光源对显示图像颜色的干扰,确保显示器的颜色在标准光源下看到的颜色基本一致。

3)做好扫描仪的色彩管理模拟原稿的扫描分色是复制的第一关,扫描仪在对色彩管理、数字化处理过程中,能否忠实地再现图像中的颜色层次信息是关键。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为要最终印出好的产品,该产品所需的全部信息必须从一开始在扫描时就要从原稿中获得,这好比要录制好的音乐,首先话筒要好,否则,质量无从谈起。因此,对扫描仪的校正和使用扫描仪的ICC特性文件进行精确扫描是一个重要环节。

现在一些高档专业扫描仪,都开发了具有特色的色彩管理系统、使扫描分色技术更加规范、色彩还原更加准确。例如:最新的SG-8060 PMarkⅡ高端数码滚筒扫描机采用在全ICC色彩管理环境下进行,通过color sync色彩管理技术,达到色彩精确还原。同时还提供显示器校正,使显示与印刷有效地匹配,通过内置的Fit软件,建立一个正确的色彩特性文件。对一些中、低档扫描仪,一是做好扫描仪的校正。采用标准的柯达IT8·7/1透射色标和IT8·7/2反射色标、灰梯尺,调节扫描软件中的高光、暗调及中间的Gamma值,使电子图像的灰色、阶调、色彩与灰梯尺,色标一致。二是做好扫描仪特性文件制作。通过测试扫描仪的颜色性能,建立一个标准的ICC profile,color sync则以此来对扫描仪文件的色彩进行转换。使用好扫描特性文件,其方法较多。一是把它嵌入在图像中,即通过扫描软件,直接应用到图像中。二是可以选择合适的图像和特性文件(如在Photo Shop中)。使用哪种方法将图像与特性文件结合起来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特性文件一定要与图像联结起来。

步骤三:使用好扫描特性文件,其方法较多。一是把它嵌入在图像中,即通过扫描软件,直接应用到图像中。二是可以选择合适的图像和特性文件(如在Photo Shop中)。使用哪种方法将图像与特性文件结合起来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特性文件一定要与图像联结起来。

步骤四:后期技术加工和艺术处理,有以下4个内容:

1)对扫描分色、数字原稿的补偿加工处理。首先要对模拟原稿的扫描分色和数字原稿,根据印刷复制的四个基本标准(灰色平衡,阶调层次,颜色校正,锐度增强)的参数指标进行检查,是否符合该产品的印刷适性和原稿内容特性,对一些误差作些补偿调整,使各项参数更加精确,还原性更好。

2)对非适性原稿的加工处理。目前非适性原稿很多,需要加工处理的量很大,而且复杂。主要有:①对原稿因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而造成的色密度偏暗或偏亮的加工处理。②对原稿因拍摄、冲洗不当而造成图像偏色和色彩灰暗、陈旧、饱和度不足的加工处理。③对国画、油画等二次原稿打光不匀的加工处理,④对原稿颗粒粗糙、伤痕、道子、脏点等缺陷的加工处理,通过加工处理达到优于原稿和客户满意的效果。

3)对印刷工艺阶调的非线性传递作补偿处理。由于网点阶调在晒版、印刷工艺的传递过程中,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其阶调网点的传递是非线性的,为了适应印刷工艺、必须进行补偿调整处理。例如:高光小网点容易损失,会影响高光调的颜色层次,需作加深处理。50%网点区印刷容易增大,会影响中调层次过深,需作减浅处理。80%网点区印刷容易与暗调并级,会影响暗调肤色与深原色的比例关系,应作避开80%网点跳跃区的处理。通过调整处理,使之符合印刷工艺的规律。

4)对艺术类原稿作审美艺术处理。艺术品复制,要求色彩逼真(即形似)的同时,还要求尽可能达到神似。对于艺术作品而言,色彩是传递艺术信息的重要载体,要体现或反映作品的内涵,应尽可能通过高级的图像处理技术,将艺术品的色彩真实地反映在印刷品上,并获得满意的效果。

实践证明:印刷复制图像,只有给人赏心悦目才是精品,一幅如诗如画的风景照,一张美丽可人的人物像,都会给人造成视觉上的悦目。而赏心则是一种艺术,一份韵味,得有种感染,震憾力量,让人动人,让人意犹未尽而后有所悟,有所得。印前技术的进步,色彩理论也在不断深入,原来的二维平面的色彩问题,必须要用三维颜色空间来认识。因此,必须对各类艺术作品的复制作审美艺术处理,这是属于高水平的处理,是属于1+1不等于2的升华。

通过审美艺术处理达到:一是再现客观景物的真实色彩;二是符合人们的心理色彩;三是忠实再现绘画等艺术作品的风格和特点,能基本达到形似神似,给人赏心悦目。

    • 永发印务(四川)有限公司简介
    • 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印务分公司简介
    • 四川新财印务有限公司简介
    • 普什集团3D有限公司简介
    • 四川省宜宾丽彩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印务公司简介
    • 永发印务(四川)有限公司简介
    • 成都博瑞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印务分公司简介
    • 四川新财印务有限公司简介
    • 普什集团3D有限公司简介
    • 四川省宜宾丽彩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印务公司简介
Copyright © 2007-2025 Sichuan Printing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印刷协会 技术支持:网站建设|仕航 备案号:蜀ICP备06017028号-3
电话:028-87028839 传真:028-87029829 地址:成都市大石西路36号短信平台 安全联盟